导读: ·17日晚他从北京飞武汉,乘坐航班晚点约2个小时 ·18日凌晨3时许到达武汉,4时17分,事故发生 ·18日凌晨伤者被送往医院,吴建民等2人遇难 ·18日 初步调查结果,车祸系单方交通事故 记者探访了事发地,虽然经过清理,仍可见事故痕迹 上午,武汉大学承办的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训班的学员并未等来... |
·17日晚
他从北京飞武汉,乘坐航班晚点约2个小时
·18日凌晨3时许
到达武汉,4时17分,事故发生
·18日凌晨
伤者被送往医院,吴建民等2人遇难
·18日
初步调查结果,车祸系单方交通事故
记者探访了事发地,虽然经过清理,仍可见事故痕迹
上午,武汉大学承办的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训班的学员并未等来授课的外交学院前院长、前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当日凌晨4时17分,吴建民所乘车辆在从武汉天河机场赶往武汉大学住地途中发生车祸,造成吴建民等2人遇难,另3人受伤。据武汉大学发布消息,3名伤者暂无生命危险。
据了解,事故车内,分别是司机、副驾驶刘峰,两人因安全气囊弹出,保住性命。第二排坐着吴建民和朱晓驰,最后一排是吴建民的秘书陈伟杰。救护车赶到时,吴建民和朱晓驰没了意识,另三人还能正常说话。
昨日,记者探访了事发地,虽然经过清理,仍可见事故痕迹。而事发地距离他们的目的地,仅剩10分钟车程。
单方交通事故
所乘商务车车头撞击隔离花坛
昨日,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通报初步调查结果,车祸系单方交通事故。通报称,6月18日4时17分,孙彧(男、30岁)驾驶鄂AA9S01号别克商务车,搭载乘客吴建民(男,77岁)、刘锋(男,54岁)、朱晓驰(男、52岁)、陈伟杰(男、27岁),沿武昌区梨园地下通道由北向南行驶至南出口处时,所驾车头撞击路中隔离花坛,发生单方交通事故,造成车内5人受伤。吴建民、朱晓驰经医院抢救无效,当日死亡。伤者正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治疗,暂无生命危险。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记者从武汉大学获悉,另一名遇难者朱晓驰为武汉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吴建民等乘坐的MU2454次航班,计划从北京起飞时间为22点35分,到达武汉的时间为翌日零点55分,但17日该航班晚点约2个小时,到达武汉已是18日凌晨3时许。4时17分,事故发生。
探访事发地
再有10分钟便可到达目的地
昨日中午,成都商报记者赶到事故发生地探访。事发地武汉市二环线梨园地下通道南出口,距离武汉天河机场近40公里,再有10分钟车程,便可到达吴建民一行的目的地武汉大学。
从天河机场到武汉大学,由北向南行驶,经过机场高速后便直接进入武汉二环线东段。沿途虽然穿行在武汉市区,但均为快速路,禁止行人及电动车、摩托车通行,也没有红绿灯限制,因此车速较快。机场高速限速为每小时100公里,二环线快速路限速为每小时70公里,从机场到事发地段,正常行车约四五十分钟。
梨园隧道长约1.3公里,双向六车道,视野开拓,对向车道用1米多高的水泥墩和花坛隔开,这条路平时也并不拥堵,车速可保持每小时70公里,凌晨更是车辆稀少。
事发地处于隔开车道的两段水泥墩之间,用10余米的伸缩铁栅栏连接,吴建民等乘坐的车辆正是撞到了铁栅栏后,又撞向前方水泥墩,引发了车辆头部变形。据附近居民说,事发时天已微亮,他们发现这辆车时铁栅栏已被撞倒,车辆左前部变形严重,但并未冲向对向车道。由于事发凌晨,行人又无法立刻进入快速路,因此发现的居民并不多。
中午,记者驾车经过时,被撞毁的伸缩铁栅栏已经全部更换,水泥墩也已经清理,地上仍有少量事故车辆残留物。
学生默哀悼念
原计划昨日到武大授课
事故发生后,车上5名伤者被急救车送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抢救。最终,吴建民、朱晓驰经医院抢救无效不幸遇难,另3人仍在医院接受治疗。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赶到中南医院抢救室,该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婉拒采访。吴建民的同事们也很关心事故情况,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赵婷婷说,他们也一直在拨打伤者陈伟杰的手机,但截至18日下午4时,仍未有人接听。随后,成都商报记者致电武汉大学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说,相关消息由学校宣传部统一发布,此外校方不再接受任何采访。
武汉大学发布消息称,事件发生后,武汉大学迅速成立由校长李晓红为组长的应急处置小组,全力配合救治受伤人员,派出专人看望慰问遇难者家属,协助公安机关开展事故原因调查。学校对发生这样的意外深表痛心,对不幸罹难的逝者表示沉痛哀悼。
吴建民计划于18日上午给武汉大学承办的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训班学员授课,当日7点,只好该由尚重生教授上课。据该课学员介绍,课前,大家专门为不幸遇难的吴建民、朱晓驰默哀。
外交官的最后演讲
鼓励年轻人
对青年寄予厚望
“去武汉前,吴大使还在北京参加我们欧美同学会的活动,他第一个发言,然后就赶着要去机场到武汉,没想到这就是他最后一次的公开活动了。”昨日,得知吴建民在武汉车祸去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兼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非常意外和难过。他没有想到,欧美同学会协办的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青委会成立大会,竟然成为吴建民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他是当天下午4点出发去机场,但没想到飞机晚点,更没想到会发生车祸。他发言的主题是鼓励年轻人的,对青年寄予厚望。”王辉耀说。
吴建民的外交生涯
曾任毛泽东翻译
法总统亲授勋章
吴建民先生年轻时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从资深外交官到外交学院院长;从被法国总统希拉克授予“荣誉勋位大将军勋章”,到被毫无悬念地推选为国际展览局主席;从中国,到世界,再回归中国--吴建民,这位外交经历颇为丰富的“儒将”,一直备受国际舞台和中国外交界关注。
吴建民,江苏南京人,1939年生于重庆
1959年 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分配到外交部
1961年-1965年 世界民主青年联盟总部(布达佩斯),任代表翻译
1965年-1971年 外交部翻译室
1971年-1977年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三秘、二秘
1979年-1983年 外交学会欧洲处
1983年-1985年 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一秘、处长
1985年-1989年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
1989年-1990年 中国驻比利时王国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首席馆员
1991年-1994年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
1994年-1995年 中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1996年-1998年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特命全权大使
1998年-2003年 中国驻法兰西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2003年7月-2008年4月外交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
2003年12月- 国际展览局主席
经典言论
外交“儒将”
要警惕狭隘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如今在全世界膨胀,成为一个全球性现象。“民粹主义的本质是反对改革,狭隘民族主义则反对开放”,这两者结合起来非常危险。
“在很长时间,外交在中国就是领导人、外交官的事,但今天,已出现了政治外交、经济外交、文化外交、教育外交、科技外交、军事外交、公众外交……中国外交已经进入黄金时期。”
关键词:吴建民车祸
播放数:610
播放数:543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