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体育总局针对男足发文 称只剩两周了学习女排精神来得及吗 对国足毫无希望称打到哪算哪

 17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参考消息  发布时间:2016-08-31 15:25:54
导读: 中国女排里约夺冠前,已多年没人提“女排精神”了。没拿世界冠军、奥运会金牌,中国女排就“没精神”了,一拿冠军就“来精神”了?类似的还有中国女足,成绩一好,就“铿锵玫瑰”;成绩一差,“铿锵”就不知道去哪儿了。最了解“女排精神”的当然是郎平,她对女排一夺冠很多人都来了“精神”很反感,她在场边接受采访第一...

 

中国女排里约夺冠前,已多年没人提“女排精神”了。没拿世界冠军、奥运会金牌,中国女排就“没精神”了,一拿冠军就“来精神”了?类似的还有中国女足,成绩一好,就“铿锵玫瑰”;成绩一差,“铿锵”就不知道去哪儿了。

最了解“女排精神”的当然是郎平,她对女排一夺冠很多人都来了“精神”很反感,她在场边接受采访第一时间纠正说,“光凭精神拿不了冠军,中国女排夺冠是由很多细节决定的”。

里约之后中国体育的最大热点,即9月1日一触即发的国足12强赛首场客场对韩国之战。几天来,“国足急需好好学习女排精神”之声铺天盖地,但国足应如何学,“女排精神”细节都有什么,“女排精神”到底从何而来、始于何时?始于袁伟民率队夺冠、中国女排五连冠时代,那之前有没有?中间隔那么多年到陈忠和再率队夺冠,“女排精神”去哪了?再到郎平12年后两连冠,还是同一个“精神”吗?……都没弄清楚,学什么?只嘴上说,纯是“嘴货”。

从8月20日中国女排奥运夺冠,到9月1日国足对阵韩国,不到两周时间,“临上轿,现裹脚”、国足学“女排精神”来得及吗?

“中国女排精神”最早应始于1965年来中国援教的大松博文,更早则可追溯到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征西”……中国妇女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一直是中国文化最绚丽的瑰宝。

其实中国女排在大松博文来华前、已在与前苏联、东欧国家女排的交流中有了很大进步,但大松博文带来了更适合亚洲人的“魔鬼训练法”和快攻技术。靠这种训练法和技术,日本女排已连夺世锦赛和奥运会冠军(世界杯首创于1981年),并保持了175场连胜的“奇迹纪录”。袁伟民“文革”后带中国女排重新起步,基本继承的是大松博文的“魔鬼训练法”。中国女排有与日本女排不相上下“练到吐”的训练强度、有最先进的快攻战术(背飞、加塞、短平快等战术皆男排出身的袁伟民等在中国女排首创成功),但又比日本女排有更好的身高和强攻能力。

非日本女排后来“精神不行了”,而是她们“身高越来越不行了”——若力量乃男子三大球中一个切不可忽略的因素,那身高、摸高就是女排中至关重要的实力之一。

中国女排先有这两点,就打下跻身世界女排前列的坚实基础,然后才有郎平“输、也要让对手害怕”的细节,及决赛对塞尔维亚最后一球换人发球、对方就手忙脚乱被打探头的“奇迹”。

中国男子三大球缺“练到吐”、缺力量,缺了多少年?男足20年前刚练了个全民健身标准的“12分钟跑”就将早饭全喷出来后、惨被叫停;男排身高蹭蹭见长、却个个胳膊像麻秆;男篮击败伊朗拿到亚洲冠军和奥运会入场券那会,貌似训练已够刻苦,但里约场上与“浑身肌肉疙瘩”的欧美队一碰撞,才知道之前训练根本是“娘娘腔”。跑被落下好几米,大力扣球像拍苍蝇,一撞被撞出几十厘米,你心里想、或嘴上喊“输、也要让对手害怕”,有用吗?“女排精神”早在几十年、甚至上千年前就形成了,中国男足欲两周内学到手?门都没有,早干嘛了。

郎平率女排夺冠只是这两年的事,但她训练场、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细节贯穿了她整个生活,包括她在不同国家执教、生活。有个故事说,郎平一次看到女儿很小时日记里的一段话后、深受触动。女儿白浪说“不喜欢妈妈是个女强人,不喜欢妈妈当教练场上训队员的样子”,所以郎平执教美国女排的第一件事是和队员一起包饺子。看看如今郎平指挥比赛,无论形势多么险恶、生死攸关,从来都气定神闲,赛后还与队员一一拥抱、每人说几句“悄悄话”。决赛击败塞尔维亚夺冠,郎平还拥抱了一名塞队队员。

光说学“女排精神”是空话,还要学细节,细节来自郎平、及女排训练、生活的点点滴滴,你更没法学了?学了也是皮毛、照葫芦画瓢。

“女排精神”源自亘古,与日本人大松博文有密切关系,郎平既师从袁伟民,也有自己在意大利、美国摸爬滚打的经验总结,现中国女排训练既有“练到吐”,也有高效率、高科技和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女排精神”实际上早已国际化,“女排精神”就是“体育精神”。

国足现在才嘴上学“女排精神”,打韩国、伊朗肯定已“远水解不了近渴”、来不及了,只能打哪算哪了。但若真正从“练到吐”的“女排精神”精髓开始学,将来必管用。


关键词:国足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