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丽江女孩没钱施舍被乞丐要求发红包 职业乞丐一天能乞讨多少钱 乞讨者中真乞丐有多少

 7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环球网  发布时间:2016-12-06 17:01:55
导读: 对于乞讨者,每一个人都不陌生,这是每个城市都存在的一个群体,尤其对于旅游城市而言,这个群体更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管理难题。 近日有很多人反映,“云南丽江是不是来了一批新的乞讨者?在七星街吃一顿饭的功夫能遇上三四个,每个要钱的方式还都不一样,怎么办?”其实小编对此也深有体会,昨天在路边吃个饭还遇到两个...

  对于乞讨者,每一个人都不陌生,这是每个城市都存在的一个群体,尤其对于旅游城市而言,这个群体更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管理难题。

  近日有很多人反映,“云南丽江是不是来了一批新的乞讨者?在七星街吃一顿饭的功夫能遇上三四个,每个要钱的方式还都不一样,怎么办?”其实小编对此也深有体会,昨天在路边吃个饭还遇到两个“熟面孔”呢。

  那么,这些乞讨者中有多少是真正的乞丐?该如何对待这些乞讨者?救助站是否能救助他们?小编为此走上街头调查了一番。

  现象

  乞讨者乞讨行为五花八门

  11月29日,小编在寨后下村遇到3名乞讨者;

  11月30日,在民主路遇到4名;

  12月1日、2日,在七星二街共遇到3名。

  这是小编近几天遇到的情况,其中有2名乞讨者是在不同地方见到过多次的。

  小编通过观察发现,这些乞讨者所用的乞讨“招式”五花八门。有人一来就是一堆“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的祝福语,然后才伸手要钱,这种方式成功率相对高一点;有右手拄个拐棍,左手拿一个杯子,一句话不说,就不停在你面前晃示意给钱的,这种方式效果不是很好;还有那种一句话也不说,进到店里就下跪伸手要钱的。

  在小编调查的过程中,还遇到要求用“发红包”给钱的。12月1日,小编在丽江七星二街某奶茶店点了杯奶茶歇脚,店里另一桌坐着两个女孩,不一会儿有一名乞讨者进来向她们要钱,然后就有了下面的对话,让人措不及防,无可奈何。乞讨者:“行行好,给点钱吧。”女孩:“不好意思,今天出门没带现金。”

  乞讨者从兜里拿出一个手机:“可以发红包,要发就发100块。”

 

 额滴天,啥时候开始要钱都用上这方法了?!

  乞讨者

  “只要钱,没有困难,不需要救助”

  小编通过调查发现,这些乞讨者大多数来自外地,年纪一般在40至65岁之间,而且他们只要钱,不要饭,也不愿接受任何救助。

  一名乞讨者告诉小编:“我是山东人,没有名字,家里就我一个人,刚来丽江不久。一天能要到50元左右,运气好的话能要到100多元。”当小编问为什么不要吃的只要钱,以及是否有什么困难需要救助时,这个乞讨者留下一句话后匆匆离开:“只要钱,没有困难,不需要救助。”

  市民

  “这样的行为全国都有,有些是所谓的‘职业乞丐’”

  对于这些乞讨者的行为,商家与市民怎么看呢?

  一家奶茶店老板说:“现在都习惯了。很久以前就有人来要钱了,只是有些是新来的,有些却见不到了。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可怜,每次来都给他们钱,时间久了就有点麻木了,觉得爱心都给完了。”

  市民李女士则表示:“不觉得他们很可怜,起码他们四肢健全,头脑清醒。相对于那些真的身有残疾、智力受损的人来说,这些要钱的感觉就是骗钱的。刚开始遇见我还给个几块钱,后来发现我早上才给过钱的人下午又遇到了,一下子就感觉很讨厌,现在遇到都是绕着走。”

  小编发现,无论这样的乞讨行为是真是假,一旦形成规模,无疑都是对社会爱心的一种消费。那我们该怎样去对待这样的行为呢?

  市民和先生认为,这样的行为在全国都有,有的人还真的将之当做一种职业、一份工作,也就是所谓的“职业乞丐”,“他们以利用市民的同情心为生,不断地消费社会的爱心,导致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反而得不到关注。人们只能不断刷新认识,分辨真假,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救助站

  除非自愿接受救助,不能强制

  这些乞讨者能否得到救助,需要达到什么条件呢?小编为此采访了丽江市救助管理站(以下简称救助站)的相关工作人员,其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布的《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通知,救助站并不能强制要求这些人接受救助,只能他们本人自愿接受。

 

 

 

 

  “这一类人群很特殊,他们居无定所,流动性强,很难对他们进行统一的救助,而且也不能强制进行。”上述工作人员表示,为了能更好地帮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联合了交警和公安,如他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会及时与救助站取得联系,并将其送到救助站。同时,市民如果在生活中发现这些急需帮助的人,可拨打110报警。

  受助人员必须自愿接受救助,并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不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

  小编也通过救助站了解到,今年截至11月份,救助站救助人数已达370人。

  网友观点

  @痞子港:其实类似的乞讨者还有很多,这只是其中的一类,也是最不应该乞讨的一类。有手有脚,头脑清醒,为什么就要以乞讨为生呢?

  @通里个托:听说有些乞讨者背后是有组织的。听一个朋友讲过,有一次他去吃饭,吃到一半来了个50多岁的乞讨者要钱,看着可怜给了5块钱,没想到那个乞讨者走后接二连三的又来了3个。

  @古时候的月:不知从何时起,乞讨成了一份职业,也听过很多关于有人以乞讨的方式发家致富的,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甚至还有人为乞讨而自豪。占着自己身份的特殊性,靠着别人的怜悯之心为生,很可怕。

  @周不二:设再多的救助机构有什么用?有些假的乞讨者早将乞讨作为自己挣钱的途径,根本不愿意接受救助机构的救助。很多乞讨者以骗钱为主,什么无家可归求车票钱的、什么半路钱财被偷求帮助的、什么身患重病筹钱的、什么双脚缺失无法行走的等等,爱心都被这些人强制消费了。(文中部分图片由丽江市救助管理站提供)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