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国内资讯 > 正文

法律资讯

浙江温州一家6口跨年夜死亡 疑似浴室热水器一氧化碳泄露致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怎么办

 10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7-01-04 12:06:07
导读: 1月1日凌晨,浙江台州温岭市温峤镇茅洋村一村民家疑似发生浴室燃气热水器一氧化碳中毒,户主刘某某(男,68岁)一家6人死亡。目前,事件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温馨提示 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甚至死亡事件高发期,请大家对此引起重视,小心防范。 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比空气轻。...

  1月1日凌晨,浙江台州温岭市温峤镇茅洋村一村民家疑似发生浴室燃气热水器一氧化碳中毒,户主刘某某(男,68岁)一家6人死亡。目前,事件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浙江温州一家6口跨年夜死亡 疑似浴室热水器一氧化碳泄露致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怎么办

 

  温馨提示

  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甚至死亡事件高发期,请大家对此引起重视,小心防范。

  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比空气轻。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如果达到0.04%—0.06%时,就可使人中毒。

  那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常见原因又有哪些呢?

  1、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

  2、城镇居民使用管道煤气,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均可使煤气大量溢出,造成中毒。

  3、使用燃气热水器,错装在浴室内,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

  燃气专家郑重提醒

  冬季使用燃气务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严禁在地下室、半地下室等通风不良的环境下使用燃气。

  发现中毒我们又该如何急救?

  1、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

  2、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3、给予中毒者充分的氧气。

  4、神志不清的中毒患者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5、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6、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7、病情稳定后,将病人护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8、中毒者应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减少后遗症。

  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呢?

  1、注意室内通风。冬季使用燃气时间较长,易使室内氧气不足,应及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尤其是使用燃气热水器的用户一定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使室内空气流通,加大室内空气补给,避免缺氧造成人员伤害事故。有燃气的厨房,绝对不能住人。

  2、注意检查胶管。胶管长期使用容易老化、龟裂、曲折或损坏,应经常进行检查、更换,防止天然气漏气。

  3、注意点火和关火。使用电子灶点火时,一定要确认火点着之后再离开,以免跑气。使用人工点火灶,一定要做到“火等气”,决不能“气等火”。一次未点着,要迅速关闭灶具开关,切忌先放气,后点火。

  关火时一定要将旋钮关“到位”,即旋钮旋至竖直后被里面的弹簧弹起。如果不“到位”,旋钮不被弹起,虽然火焰已经熄灭,但是仍有少量气体跑出来,这也是很大的安全隐患。

  4、注意安装。天然气设施及燃气器具的安装应由持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施工,以保证安全。严禁擅自增设、改装、拆除燃气设施和用具。热水器不能安装在浴室、卧室、客厅等地方,热水器必须安装烟道或强制排烟。

  5、注意燃气跑漏和防火检查。使用天然气时要有人看管,烧水、煮奶、煮粥时器皿不要装得太满,以防溢出将炉火浇灭发生漏气;用完气后一定要及时关闭灶具开关、阀门;睡觉前最好关闭厨房门,打开厨房窗户。如果闻到有臭鸡蛋味,很可能出现了天然气跑漏,此时千万不要操作家里的电器开关和拨打电话,更不能动用明火,要及时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并迅速离开现场报修。有燃气设施的房间,禁止放置木柴、棉花、燃油、爆炸(火药)等易燃易爆品,否则一旦燃气泄漏就容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6、注意灭火和中毒抢救。如发生天然气着火,应立即想办法扑灭初期火灾,如不能扑灭,则立即到室外拨打“119”火警电话。一旦发现有人燃气中毒时,切勿惊慌失措,正确的做法是:打开门窗通风,迅速将中毒或窒息的人员移到通风场所,冬季还要注意中毒人员的保暖。

  7、注意燃气器具的判废年限。根据2008年11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全管理规则》规定:燃气热水器和燃气灶具的判废年限8年。超过使用年限的燃气器具在性能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使用到期,应立即更换。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