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7月2日下午,记者从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获悉,针对有投资人举报北京华赢凯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情况,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高度重视,依法立案侦查,积极开展了调查取证工作。2017年6月28日,29日,30日,警方先后将白某(男,47岁,河北省邢台市人)等三十二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目... |
7月2日下午,记者从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获悉,针对有投资人举报北京华赢凯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情况,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高度重视,依法立案侦查,积极开展了调查取证工作。2017年6月28日,29日,30日,警方先后将白某(男,47岁,河北省邢台市人)等三十二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目前上述人员均已被依法刑事拘留,警方正在全力开展审查取证。追缴涉案资产等工作依法最大限度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将实时予以通报。
警方提示,投资人尽快到合同签署地公安机关报案,依法理性反映诉求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办案和调查取证工作。
闹剧收场!“治堵神器”巴铁被拆除
6月22日,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官方表示,将在月底前拆除“巴铁试验线”,恢复道路正常通行。“巴铁”也将被挪移至现场旁的一个停车场内,等待下一步处理。同时,22日位于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富民路上的“巴铁试验线”已开始忙碌起来,几名工人手持电镐,将预埋在路两侧的巴铁轨道一一敲碎。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戴河区官员表示,“巴铁试验线”于2016年7月底建成,总长300余米,建设目的是为了“巴铁”的试运行。但“巴铁”制造方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人员突然撤离,此后再未运行。
至此,曾经被公众议论纷纷的立体公交——“巴铁”,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负面事件之后,如今即将怅然落幕。
随后,法制晚报记者拨通了自称“巴铁之父”、也是巴铁投资方的华赢凯来集团董事长白志明的电话,对于“巴铁被拆”,白志明称,那不叫拆,叫转移,电话中,他重点强调了“转移”两个字,“完成使命了,去别的地方再去试验。”
什么是巴铁?
据公开报道“巴铁”早在2010年就已经被发明,发明者宋有洲当时叫做“立体快巴”。美国《时代》杂志将其评为“2010年世界50大最佳发明”。然而当时只有构想没有造出样车,因此无法启动试验段的调试和运营未能推广开来。
如今宋有洲携该发明卷土重来,命名为巴铁并携手华赢集团成立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巴铁公司)。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巴铁公司注册于2015年12月,注册地北京市东城区,注册资本1亿元,两位自然人股东为朱红斌和白丹青。公开资料显示巴铁公司董事长为白志明,宋有洲担任该公司总工程师。白志明也是华赢集团的董事长。
据巴铁公司官网介绍,巴铁适用于城市主干道路面的上空,依靠电力驱动采用大运量宽体高架电车设计,上层载客下层镂空部分可以正常行驶高度2米以下的车辆,时速可达每小时60公里。官网称巴铁“集城市快速公交(BRT)与地铁优点于一身,对建设智慧城市、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公司官网还称巴铁拥有多项发明技术并已申请国家专利,目前已与尼日利亚、巴西、墨西哥、西班牙、印尼、阿根廷等国家签订意向协议。
2016年5月宋有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巴铁1号”能够装载1400名乘客,相当于40辆公交车的运力,将大大节省路面空间。
2016年7月初白志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交通网络已经较为成熟的一线城市巴铁的市场空间可能不是很大。但对于一些二三线正在进行道路规划建设、缓解交通拥堵的城市来说,目前是“将巴铁纳入智慧城市规划的最佳时机”,而巴铁打的也恰恰是“缓堵、高效、环保、便捷”的招牌。
专家:巴铁没有实际操作空间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涛认为,技术创新需要正确的价值取向。杨涛认为公共交通才是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矛盾,但是巴铁的出发点在于“为小汽车让路”。把最有利又有限的路面空间让小汽车通行,而非从根本上抑制小汽车出行需求很难作用于缓解交通拥堵。此外巴铁的许多基本参数还不满足基本的标准要求。
杨涛表示,按照巴铁的车身高度和乘客空间高测算下层小汽车的通行高度只有2.2米,只满足速度5公里以下的车库高度要求。在50~60公里设计时速下2.2米净空高度没有哪个小车驾驶员敢开车行驶。
杨涛认为巴铁的车辆结构安全稳定也是个问题。假定巴铁车辆仅按600人载员计算载员重量就高达35~37吨,加上车体自重估计接近40吨。这40吨的宽体巴铁车厢其重心距离地面高度达3米左右。而仅靠两侧很薄的车体钢壳支撑,在30公里以上车速行驶中动载冲击下几乎无法保证其车辆结构的安全稳定。
杨涛还提出巴铁很难在已经存在立交桥、人行过街天桥以及有许多几十甚至上百年行道树的城市道路上推广使用。如果大量拆迁又将破坏城市历史、景观和文脉。在杨涛看来公众的发明创新愿望和激情应该鼓励和保护。但是发明创新都需要遵循最基本的科学原理,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脱离实际。
播放数:610
播放数:543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