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银行卡个人信息在网上随意倒卖?针对这样的报道,新京报记者1月12日调查发现,个人信息根据“质量”的不同每条价格从2分钱到1角钱不等,倒卖信息现象严重。对此,有银行人士也告诉新京报记者,如果在银行有一定权限,个人信息几乎是透明的,对于这种“内鬼”并没有太多的办法,基本上靠道德约束。据记者了解,银行的银... |
银行卡个人信息在网上随意倒卖?针对这样的报道,新京报记者1月12日调查发现,个人信息根据“质量”的不同每条价格从2分钱到1角钱不等,倒卖信息现象严重。对此,有银行人士也告诉新京报记者,如果在银行有一定权限,个人信息几乎是透明的,对于这种“内鬼”并没有太多的办法,基本上靠道德约束。
据记者了解,银行的银行卡部和财富管理中心所掌握的客户资料是有效信息,是信息泄露的重灾区。
持卡人在申请信用卡的时候,都需要填写个人收入,达到一定要求后银行才会批卡,据银率网调查,这一类有稳定收入,信用记录良好的持卡人,通常都是银行认定的优质客户。而每家银行都有代销保险和理财产品的任务,这些信用卡优质客户往往就成了银行眼中的“香饽饽”,不少持卡人都曾经接到保险公司、财富公司的电话。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在整个金融渠道上处于强势地位,几乎每个人都有银行账户,因此银行能够掌握多数人的财产状况和基本信息,而这正是各个金融机构需要的资源。比如信托公司的产品门槛100万,最需要的就是那些高收入人群的信息,上哪去找这些高收入人群,从银行获得这些有效客户则是一个便利的途径。
对于防止银行内部人员泄露客户个人信息,银行有一些制度约束,比如设定权限、不通过邮件传输数据等。一银行人士表示,他们的信用卡信息及个人理财信息平时为了安全都是拿优盘拷走,个人优盘需要及时清理,从来不经过邮件来回传递。为了确保客户信息的安全,电脑都经过特殊处理,平时进入大楼每一层都须刷卡,每一层都有保安。“只能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该人士称。
一国有银行高管表示,现在银行内部对于“内鬼”并没有太多有效的办法,基本上靠道德约束。但是银行工作人员薪酬待遇、工作条件都相对较为优越,倒卖客户资料一旦被发现轻则失去工作,重则还要承担刑事责任,机会成本很大。
播放数:610
播放数:543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