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近日在各地方卫视热播的电视剧《心术》,剧情直指当前较为敏感的医患关系。现实中,在医院上演的各种医患矛盾却比电视剧中的故事“精彩”许多。据媒体报道,网名为@HBG林舟在微博上爆料,其在海南省中医院检查身体时,拿到的检查报告中临床诊断项写着“月经不调”,可他却是地地道道的“纯爷们儿”。上述雷人诊断在网络... |
近日在各地方卫视热播的电视剧《心术》,剧情直指当前较为敏感的医患关系。现实中,在医院上演的各种医患矛盾却比电视剧中的故事“精彩”许多。据媒体报道,网名为@HBG林舟在微博上爆料,其在海南省中医院检查身体时,拿到的检查报告中临床诊断项写着“月经不调”,可他却是地地道道的“纯爷们儿”。
上述雷人诊断在网络引发大量围观,一时间海南省中医院成为公众诘责的对象,一些“网络医闹”更是送上谩骂之词。好在该医院反应还算迅速,5月6日,海南省中医院医疗安全服务部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称,此情况是医生忙中出错导致,他代表医院向当事人表示歉意,并对当班医生给予处分。
男子月经不调、女子前列腺疾病……诸如此类医疗笑话频繁上演,暴露出一些医院和医护人员责任感缺失、医风散漫、医德沦丧等问题。误诊,对于患者的伤害是巨大的,尤其对于一些重症患者,更无异于将其推近了死亡边缘。同时,这些谬以千里的诊断报告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精神打击更是难以估量,良性肿瘤诊断成恶性肿瘤,简单的皮肤病诊断成性病……试问这种误诊情况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上,有哪个不愤怒,有哪个不去骂医生?
当然,病有千种,误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排除病理等客观因素外,由主观因素造成的误诊是不可被原谅的。比如一些医生对待患者缺乏基本的耐心,检查基本靠仪器,处方也基本靠模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更是懒于回答甚至因为厌烦摆出“臭脸”,如果碰上一位本就医术不高的医生,误诊的几率可想而知。笔者就曾有过亲身经验,当年由于腹部疼痛去医院做B超,大夫诊断为胆囊结石,安排去做排石。幸亏出于对医生的不信任,笔者又去其他医院做了一次检查,最后确诊是胆囊息肉,从而免去碎石机带来的“皮肉之苦”。
此外,医院管理混乱,监管失位也是导致误诊频发的重要原因。患者在医院本是弱势群体,为了得到及时良好的治疗,不惜去巴结讨好医生或护士。在这样畸形的医患心态下,势必导致医生高高在上,对待检查和治疗往往敷衍了事,一旦出现误诊,一句“忙中出错”便打发了患者。如果出现医疗事故,医院则会拿出各种专业的医学理由来掩盖事实。至于地方卫生部门,由于和医院是利益攸关方,在监管上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近期,一些医院出现患者伤害医生的案件,卫生部等部门随即出台措施严打“医闹”,并在医院设置驻院警务室。笔者认为,上述打击“医闹”的措施只能治标不治本,如果“男子月经不调”等误诊不绝,医患矛盾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们在打击医闹的同时,也需要正视医疗队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整肃医风医德,严厉惩处误诊、医疗事故等行为。同时,上升到制度层面,面对当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生素质良莠不齐,看病难看病贵等冲击医患关系的难题,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应该给出解决方案
播放数:611

播放数:547

播放数:1197
